说到BBC这家历史悠久的媒体,很多人一看到它对中国的报道就会生气。过去几年,BBC总是挑中国的毛病,从经济到人权,经常把问题上升到极端的高度。然而,到了2025年一开年,BBC的报道风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从一月开始,BBC开始频繁夸赞中国的高铁、电影票房、科技成就,甚至夸得有点过火,仿佛成了亲戚一样。网络上对此议论纷纷,有人认为BBC终于良心发现,也有人猜测背后可能涉及钱的问题。
深入分析,事实证明,BBC的改变并非什么“顿悟”,而是因为美国停止了对其援助资金。BBC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其实由来已久,特别是在2010年代中期,它就成了西方媒体中最爱挑中国刺的一个。
展开剩余81%以新疆为例,2021年5月,BBC发布了几篇关于新疆棉花产业的报道,指责所谓“强迫劳动”,并将H&M等品牌也卷入其中。报道中堆砌了大量的卫星图像和匿名访谈,满是负面内容。但中国外交部邀请各国使节亲自前往新疆考察,结果证明BBC的说法并不成立。即便如此,BBC依旧不放过,到了2024年底,它又拿出“番茄强迫劳动”的话题,试图抨击中国的供应链。每次报道都以数据为开头,列出中国的出口量,然后转到劳工问题,最后再用一句“西方品牌该如何回应”来收尾。
不仅是新疆,经济方面也是如此。谈到中国的高铁,BBC总是提到“债务陷阱”;提到新能源,就说“产能过剩”;即便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进展,它也要问一句:“这背后有什么代价?”过去几年,BBC关于中国的报道成百上千,几乎每条都有负面色彩。为什么BBC会如此?表面上是“客观中立”,但背后有一个很大的资金链在支撑。
像BBC这样的公营西方媒体,收入主要依赖许可费,但海外项目却大多依靠外部资助。美国国际开发署(USAID)就是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,名义上提供援助和扶贫,实际上通过资助媒体、NGO等,来影响舆论。2023到2024财年,USAID给BBC的子公司投入了超过300万美元,用于培训记者和开展项目。BBC坚称这些资金不干涉新闻编辑,但巧合的是,一旦资金一断,BBC的报道风格立即发生了变化。
2025年1月20日,美国白宫宣布冻结所有外国援助,并对援助项目进行90天审查。这一决定来得相当突然,紧接着USAID也被迫调整预算。2月3日,USAID宣布削减资金,BBC的慈善机构直接损失了几百万。BBC内部报告显示缺口达8%,高层开始焦虑。几天后,2月6日,BBC世界服务就发布了一部关于中国科技的纪录片,夸赞中国的“制造2025”计划,并详细列举了中国在电动汽车和AI技术方面的成就。
BBC的报道风格立刻发生了转变,过去总是强调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的风险和补贴问题,如今却忽略这些负面话题,转而突出了中国的成就。同月,光伏产业的报道也上线,BBC不再提“产能过剩”,而是肯定了中国在欧洲市场的贡献。
2月中旬,BBC发布了关于新疆的短片,画面充满了正面的风景和文化元素,强调新疆的市场活力和经济恢复,但完全没有提及过去的争议。网友们在Reddit上纷纷评论,这是BBC20年来第一次赞扬中国。YouTube上的视频标题甚至写道:“BBC终于说实话了,因为没钱了。”这种转变显得非常迅速,仿佛是压抑了很久的反弹。随着报道策略的调整,BBC的流量迅速上涨,中国相关的内容点击率大幅增加。
为什么BBC如此急切地转变立场?原因很简单,资金断供后,BBC面临生存压力。它的总预算主要依靠许可费,但海外项目必须依赖外部资助。USAID一撤资,BBC很快意识到,继续贬低中国没有经济回报,反而夸中国能拉流量,还能间接向美国施压:不给钱,就不按你要求来。
BBC的报道开始更频繁地用中国话题来刺激美国的敏感点。例如,台湾地区的艺人拒服兵役,BBC把这一事件拿来与中国的体制进行对比;又如,关于中国导弹技术的报道,标题写道“中国可在几分钟内击沉130亿航母”,强调军事威胁。
BBC的正面报道频频出现,涉及从科技到文化的各个方面。例如,它报道了中国电影《哪吒2》的票房成功,称其为文化输出的典范。过去,BBC常提到中国影视创意不足,审查严苛,现在却大力肯定其全球影响力。
在经济领域,BBC也开始赞扬中国的城市面貌、无人机市场等,摆出亮眼的数据,避开过去对中国经济的质疑。对于芯片短板问题,BBC直接归咎于美国的制裁。曾经说“代价”的语气完全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全面肯定。
BBC的转变很快引发了广泛关注,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。网友纷纷调侃BBC的立场变换,称其绰号为“Boldly Bashing China”,而现在资金断供后,偶尔说点好话。Pew研究中心7月的民调也显示,全球对中国的看法有所改善,尤其是在高收入国家,正面评价上升至六年新高。
BBC的转变,不仅仅是媒体立场的改变,更反映出背后资金链的影响。随着援助资金的撤回,BBC不得不重新调整报道策略,避免继续迎合资金方的偏见,开始更多地反映事实,甚至在某些方面偏向正面报道。虽然BBC仍然在寻找新资助来源,但它的转变已经给西方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启示: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,偏见和负面报道难以继续为媒体带来利益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公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